12月9日-10日,近50名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项目二期班的高管们开启模块四的行动学习。以企业战略管理和绿色智能制造为主题,高管们在华侨大学陈延奎大楼研讨战略管理,并参访了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和ABB工业中心。
01名师授课
12月9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总裁班MBA、EMBA班战略管理课程特聘教授潘亦藩为学员们带来题为《新时期企业战略管理》的授课。潘老师从战略的本质、以业务为单元的战略、以公司为单元的战略、战略的过程管理和企业战略思维十项原则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潘亦藩老师授课(厦门火炬大学堂供图)
潘老师指出,战略的本质通过定位(positioning),以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为目的的一系列基于配称(fit)的协调的行动;定位理论来源于"定位之父"、全球顶级战略营销大师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首创的战略定位。“定战略、重执行、要结果,是一把手的三大战略任务。”他说。潘老师强调了企业的愿景和使命的重要性,其中愿景必须是富有感召力、正面的,而使命是告诉世人办这家公司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自己的使命会显得很渺小,只有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使命才能打动人。
△课后合影(厦门火炬大学堂供图)
潘老师最后祝愿在座的企业家,拥有清晰的定位和有想象力的配称,达成一系列的战略行动和业务之间的协同,成就一个优秀、卓越乃至伟大的企业。
02实境访学
12月10日,专精特新班高管们走进乾照光电和ABB工业中心,展开企业深度访学之旅。此次访学,系厦门火炬大学堂组织高管学员第二次参访乾照光电、第三次参访ABB工业中心。
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乾照光电总经办主任李炎、技术总监陈凯轩带领学员们参访了展厅,李炎主任生动而细致地介绍了乾照光电的发展历程、核心产品及创新技术,并分享了上市背后的有趣故事。随后,乾照光电蓝绿事业部副总经理陈晓玲、蓝绿事业部芯片制造部经理卢利香与李炎主任、陈凯轩博士在现场与学员们互动交流。
△介绍产品(厦门火炬大学堂供图)
陈晓玲副总经理代表乾照光电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陈凯轩博士在交流环节说,知识产权部是他主要负责的部门之一,乾照从2014年起发起“知识产权战略”,对技术人员进行专利激励,经历了冲量、控量、保质和出海四个阶段,在专利上取得累累硕果。
△陈晓玲(左上)、陈凯轩(右上)、黄长晴(左下)、庄华阳(右下)分享(厦门火炬大学堂供图)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项目二期班学员、精诚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长晴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项目二期班副班长、福建润衡律师事务所主任庄华阳两位高管也分别就专利申请和保护、知识产权运营、打造为企业思考和与产业同行的律师事务所等话题展开主题分享。
△合影留念(厦门火炬大学堂供图)
ABB工业中心
值此ABB首家在华合资企业——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成立30周年之际,厦门火炬大学堂邀请了ABB(中国)有限公司电气事业部数字化业务负责人蒋英,以《“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践行低碳之路》为题,就智能制造的发展在双碳目标下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平衡企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能源转型过程中何种人才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话题进行主题分享。
△蒋英老师主题分享(厦门火炬大学堂供图)
在蒋老师看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通过精准构建园区智慧能源系统是行业和企业的最佳抉择。她特别分享了中国零碳转型重点解决方案的七大投资领域:再生资源利用、能效提升、终端消费电气化、零碳发电、储能、氢能和数字化,并与学员们一起观看《ABB厦门工业中心零排放愿景示范基地》宣传片(Demo版)。
△邱春阳(左)和戴国勇(右)主题分享(厦门火炬大学堂供图)
最后,蒋老师以厦门工业中心零碳园区智慧能源升级项目和ABB公司持续打造“低碳工厂”为典型案例,与在场企业家们探讨企业实现低碳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公共事务专员邱春阳、成套开关柜事业部生产部经理戴国勇也参与了主题分享。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元器件事业部生产部经理黄锦明和ABB(中国)电气事业部数字化中心行业架构师李昕分别带领学员们参观了中压元器件和服务生产中心和ABB电气技术创新中心。

△合影留念(厦门火炬大学堂)
03学员反馈
厦门赛尔特电子有限公司IT总监/生产总监/压敏事业部部长陈诗艺说,乾照光电和ABB两家企业为学员生动展示了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运营和社会责任。乾照光电通过知识产权方面的有效激励,不仅成为LED领域的龙头企业,还将业务版图扩展到了航天领域;ABB在绿色电力方面的专业性让人印象深刻,智能生产车间充分体现了其全球500强的领先水平。
厦门链友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鸿说,在潘亦藩老师的课程中,我领悟到每位企业家都应有一张事业版图,在版图中理顺自身企业发展的战略路线和动力机制。通过学习乾照和ABB两家标杆企业的智能制造相关经验、数字化工厂生产模式和创新方法,提升了我们的认知和资源整合的意识,极大开阔了视野。